简析国内汽车底盘涂装工艺现状及改进 |
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内卡车企业底盘生产工艺普遍采用车架(部)零件成型→车架铆接(螺栓联结)→整体车架电泳底漆→底盘装配→底盘补漆的生产工艺。整体车架电泳底漆后,基本上能满足较好运输环境下对底盘防锈蚀性能的一般性要求,该工艺简单易行,一直以来几乎被所有国内卡车企业所采用。但是,载货车辆运输环境相当复杂,几乎所有的恶劣路况特别是雨水、泥泞飞溅路况载货车辆都会行驶。在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常常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1.底盘各大部件的表面如车架、前桥、后桥、悬架等会出现多处局部小黄色锈斑。 2.车架组成零(部)件的结合面处如:衬梁与大梁、大梁与横梁端部、各种座类与大梁等多处出现了流淌的黄色锈迹。 3.铆钉孔部位多处出现了流淌的黄色锈迹。 凡此种种现象,几乎在所有卡车底盘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若按目前常规卡车底盘零部件涂装工艺规范检查,可能也找不出什么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一、卡车底盘零部件在物流、装卸、底盘装配过程等环节中的影响因素 卡车底盘零部件,如车架、前桥、中桥、后桥、悬架板簧等,外形复杂、单件重量较大,这些零部件在物流运输、装卸、底盘装配过程中很难避免产生磕碰、擦伤现象。目前常规生产工艺虽然在底盘装配后或整车装配后都设置有底盘补漆工序,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将整个底盘所有的磕碰、擦伤处都能得到有效补漆。因此在遇阴雨天气或潮湿、有水、泥泞路况的情况下,得不到油漆保护的磕碰、擦伤部位就会发生锈蚀。 二、卡车整体车架电泳底漆工艺的局限性 (一)卡车整体车架电泳工艺对于组成车架的各零部件接合面间隙部位的局限性 卡车车架结构复杂,由几十个到上百个零件铆接(螺栓联接)而成。组成车架的零部件如纵梁、衬梁等为厚钢板冲压而成,横梁为厚钢板冲压件铆接或焊接而成。这些零部件的装配表面平面度误差较大,因此整个车架铆接(螺栓联接)后并不能保证各零件接合面处全部贴合,而这些部位往往间隙较小且分布不规则,整体车架电泳底漆时这些间隙部位的表面无法形成有效的油漆涂层,因此起不到油漆涂层的保护作用。遇雨水、泥泞飞溅路况,上述零件接合面间隙部位就会发生锈蚀。 (二)卡车整体车架电泳工艺对于铆钉(螺栓)孔部位的局限性 组成卡车车架的纵梁、衬梁等零部件,具有诸多的透孔,通过这些透孔与其他零部件进行铆钉联接(或螺栓联接)。传统的车架生产工艺中,在车架铆接(螺栓联接)时,组成车架的纵梁、衬梁等零部件并不进行涂装,因此铆钉(螺栓)孔的部位没有油漆保护层。组成卡车车架的零部件铆接(螺栓联接)后,整体车架电泳底漆时,铆钉(螺栓)孔部位已无法形成油漆涂层,该部位不具备防锈性。同样,遇雨水、泥泞飞溅路况,上述部位就会发生锈蚀。 三、载货车辆的车架负载后产生变形,铆钉出现松动情况下的影响因素 载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重载、复杂、恶劣路况等影响,车架经受复杂的应力及变形,造成车架的铆钉部位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现象。遇阴雨、潮湿天气或有水、泥泞路况,铆钉孔及组成车架的零部件结合面的间隙处极易进水,没有得到油漆涂层保护的部位就会产生锈蚀。 四、解决卡车底盘容易锈蚀问题的途径 综上所述,采用传统的卡车底盘涂装工艺,在整车出厂后仍会出现局部锈蚀的根本原因是:组成卡车底盘的各种零部件涂装后仍然存在着局部表面漏涂或局部表面由于结构原因根本无法形成油漆涂层的情况。特别是车架部件,采用整体车架电泳工艺,车架的透孔表面、纵梁与衬梁结合表面、大梁与横梁结合表面、大梁与各种联接座表面等存在着大量的无油漆涂层表面。这些没有油漆保护层的表面遇恶劣环境都会产生锈蚀。为此,有必要探讨所有组成车架的零部件在铆接(螺栓连接)前进行散件电泳底漆工艺的可能性,以实现所有零部件外表面在铆接(螺栓连接)前都具有完整的油漆保护层。同时,有必要探讨组成卡车底盘的其它主要零部件如车架、前桥、中桥、后桥、悬架板簧、传动轴等进行底盘装配后再增加一道整个底盘面漆工序的可能性,以达到底盘面漆涂层全面覆盖整个底盘表面,增加底盘整体防腐性能的目的。 五、卡车底盘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方法 前已阐述,传统的卡车底盘生产工艺中存在着整体车架涂装工艺的局限性,而组成车架的零部件在铆接(螺栓连接)前进行散件电泳底漆工艺并在底盘装配后增加一道整个底盘面漆工序,可有效地弥补传统的卡车底盘生产工艺中的防腐性能差的缺陷。表1为传统卡车底盘生产工艺与改进后卡车底盘生产工艺过程比照表。 六、预期效果 改进后的底盘生产工艺,车架零(部)件散件电泳底漆后进行车架铆接,底盘装配后再整体进行一遍面漆,可有效的将零部件装配过程中因磕碰、划伤而造成的漆膜损伤全部修补,大大提高了卡车底盘的抗腐蚀性能;另一方面漆膜厚度得到保证,底盘表面的漆膜饱满、美观,提高了整车整体涂装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