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Home > NEWS
人民网评:“副市长骑车送女”走红背后的民意期待
 
这段时间,一张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让安徽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成了网络红人。媒体和公众的频频关注,让这位平素很低调的干部自己都感到意外。

  骑一辆自行车,送女儿去上学,照常理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中国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父亲都在做这件事。但是,当自行车、女儿与一个副厅级的领导干部联系起来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好父亲、亲民、廉洁、不搞特殊化等等赞誉纷至沓来。

  有人批评说这拔得有点过高,的确,骑车送女上学,本就是一个父亲的职责所在,不过平常没少见到学校门口等候的公车豪车,以及领导骑车警车开道的闹剧,已让一些人对领导干部这一群体形成了固化的印象:特权泛滥、公车私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也正是在这种情境下,詹云超这一本来普通的做法,看起来倒有些“另类”。公众对于詹云超的积极评价,是因为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好父亲的温情脉脉,也看到了一个廉洁奉公干部的清新形象,这固然是对其个人行为的赞誉,其实也是从反面对干部特权泛滥、公车私用屡禁不止等不公现象的控诉:为什么詹市长可以?别的领导干部就不可以呢?

  这样的社会情绪,其实值得干部深入思考。它至少说明,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像詹云超一样放下身段,撇下本可轻易调用的公车,将自己真实普通的一面展现在公众面前,那么老百姓也并非不买账。朴素的东西往往最动人,很多偏见甚至误解,都可以通过一辆自行车来化解,相比之下,有些大张旗鼓偶尔为之的“亲民秀”,并不能有此等力量,有时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而另一方面,从詹云超的“另类”走红也不难看出,像他这样的约束自身的领导干部,在一般公众的视野当中不常见。这也说明,仅仅依靠私德,并不足以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面对治理干部腐败、三公消费等治理难题,弘扬干部践行廉洁奉公精神的同时,更需要在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上痛下决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兑现民意期待,让公众见到越来越多如同詹市长一样的领导干部,到那时,骑车送女,也就不再是新闻了。
二维码
咨询QQ